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是医院里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,很多人在体检或者生病时都会做这些项目。那它们的正常参考值是多少呢?下面我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给大家讲讲这两项检查的基本情况和正常范围。
一、血常规检查是什么?
血常规,全名叫“全血细胞分析”,主要是通过抽血来观察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形态,帮助医生判断你有没有感染、贫血、出血等问题。
血常规主要看以下几个指标:
1. 白细胞(WBC)
白细胞是身体的“卫士”,负责抵抗感染。如果白细胞升高,可能提示身体有炎症或者感染;如果降低,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。
正常参考值:成年人一般是(4.0~10.0)×10⁹/L
2. 中性粒细胞(NEU)
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,主要对抗细菌感染。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,比如感冒发烧、肺炎等。
正常参考值:成年人一般为(2.0~7.0)×10⁹/L
3. 淋巴细胞(LYM)
淋巴细胞主要对抗病毒感染。在感冒、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时会升高。
正常参考值:成年人一般为(1.0~3.0)×10⁹/L
4. 红细胞(RBC)
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,如果红细胞减少,就可能出现贫血。
正常参考值:男性:(4.3~5.8)×10¹²/L;女性:(3.8~5.1)×10¹²/L
5. 血红蛋白(HGB)
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的“搬运工”,把氧气送到全身。血红蛋白低就是常说的贫血。
正常参考值:男性:130~175 g/L;女性:115~150 g/L
6. 血小板(PLT)
血小板负责止血,如果血小板太低,容易出血;太高则可能容易形成血栓。
正常参考值:(125~350)×10⁹/L
7. 红细胞压积(HCT)
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比例,也可以反映贫血情况。
正常参考值:男性:40%~50%;女性:35%~45%
以上这些就是血常规中最常见的几项指标,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。
二、凝血功能检查是什么?
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看血液能不能正常凝固,防止出血过多或者形成血栓。常用于手术前检查、怀疑出血性疾病或者血栓性疾病的人。
常见的几项指标如下:
1. 凝血酶原时间(PT)
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。常用于监测服用抗凝药(如华法林)的患者。
正常参考值:11~14秒(不同医院设备不同,可能略有差异)
2.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
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,常用于检查是否有出血性疾病,比如血友病。
正常参考值:25~37秒
3. 凝血酶时间(TT)
反映纤维蛋白原是否正常转化为纤维蛋白,也就是血液能否正常形成凝块。
正常参考值:14~21秒
4. 纤维蛋白原(FIB)
是形成血凝块的重要物质,如果太低,说明凝血能力差。
正常参考值:2~4 g/L
5. 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
主要用于监控抗凝治疗效果,尤其是服用华法林的患者。
正常参考值:0.8~1.2
这些数值只是大致的参考范围,不同医院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不同,结果可能会略有差异。所以拿到报告后建议由医生来解读。
三、怎么看自己的检查报告?
很多人拿到报告单,看到一堆数字和箭头,心里就开始紧张。其实,有箭头不一定就是有问题。有时候只是轻微波动,或者跟当天的饮食、身体状态有关。
建议:不要自己吓自己,先找医生看。多次检查对比更有意义。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一起判断。
四、什么时候需要做这些检查?
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用途非常广,常见的情况包括:感冒发烧、怀疑感染; 出现乏力、头晕,怀疑贫血;有出血倾向,比如牙龈出血、皮下淤青;手术前常规检查;长期服用抗凝药的人需要定期监测;体检时作为基础项目;
总的来说,这两项检查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工具,虽然只是抽一管血,但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。
如果你最近做了检查,不妨对照一下这些参考值,看看有没有异常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。毕竟,专业的事,还得专业的人来判断。
温馨提示:血常规+凝血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值是多少?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
免费1V1咨询
订制试管方案
领取试管优惠
微信同城交流